-->

客服中心

联系手机:13968834878(吴老师)

发表QQ:4271308

编辑QQ:25786532

编辑邮箱:zjdxjt5@163.com

联系地址:浙江杭州萧山区金城路185号

本站介绍

“薪火传承 思源致远”,杭州茴香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栉风沐雨,历经19个春秋,成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的一流综合型写作机构,并向一流写作服务机构稳步迈进。“论文撰稿一流精华,论文发表独家优势”,本公司以“宁失万贯,不失诚信,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为宗旨,以“按时是我们诚信基础,录用是我们工作目标”为己任,致力于探索学术领域,攀登学术高峰,满足客户需求,凭借拥有国内多所著名高校人才资源优势,撰稿修改文章已有31700多篇在SCI、权威期刊、核心期刊上发表...更多

房室瓣膜狭窄相关性研究

2013-10-06 11:18 字体:   打印 收藏 

察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 TTE)对心房粘液瘤的诊断价值及粘液瘤超声特征与房室瓣膜狭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012年期间经我院TTE初步诊断为心房粘液瘤17例,均经随访证实为粘液瘤。根据粘液瘤对心脏瓣膜的阻塞情况分为以下两组:瓣膜狭窄组和未狭窄组。并且列出各自平均值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17例心房粘液瘤病人中瓣膜狭窄共8例(47.1%),左房增大共9例(52.9%),二尖瓣关闭不全共7例(41.2%),三尖瓣关闭不全共6例(35.3%)。狭窄组中粘液瘤最大径和左房前后径大于未狭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和随访心房粘液瘤的一个极其重要工具;粘液瘤体积大的病人更容易出现房室瓣膜狭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粘液瘤是最常见的心脏原发肿瘤,大部分位于心房,男女发病有一定的差异,女性多于男性。文献报道粘液瘤患者,70%为女性,多发年龄在31-65岁之间,约86%发生在左房;国内心脏粘液瘤的相对发病率更高,其中左房粘液瘤占93.25%[6]Steger [7]研究发现87.3%粘液瘤位于左房,12.7%位于右房。D.Hi等[8]回顾分析以往关于粘液瘤的文献,对1195个病人进行总结,女性占67%,男性占33%。本研究以17例心房粘液瘤为研究对像,其中女性占70.6%,男性占29.4%,粘液瘤位于左房为94.1%,位于右房为5.9%。

心房粘液瘤主要表现为三大征象:心内血流受阻、栓塞和非特异性全身症状。心内血流受阻是因为部分粘液瘤会脱垂至房室瓣膜口,引起房室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从而导致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出现,部分患者的症状是突然发作、间歇性发作及与体位有关的特点。Oliveira [9]以27例心房粘液瘤病人为研究对像,发现66.7%病人临床表现是由于肿瘤阻塞房室瓣膜所引起。Obrenović-Kirćanski [10]利用超声心动图对74例心脏粘液瘤病人进行观察,发现74.3%的粘液瘤病人出现房室瓣膜狭窄。各个研究报道心房粘液瘤导致房室瓣膜狭窄的比例相差较大,但大部分研究认为大于50%。本研究中心房粘液瘤导致瓣膜狭窄共8例,占47.1%,与以往研究相比偏低。心房粘液瘤阻塞房室瓣膜所引起的临床症状与风湿性心瓣膜病相似,在超声心动图表现上,需要与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引起左房内血栓形成进行鉴别,主要有以下几点:⑴前者二尖瓣瓣叶回声正常,开放不受限;后者瓣膜回声增粗增强,前后瓣膜粘连,开放受限;⑵心房粘液瘤有长短不等的蒂,附着面小,多位于房间隔卵圆孔附近;而心房血栓主要位于左心耳处及左房后侧壁;⑶心房粘液瘤在心动周期中活动有一定的规律性,即舒张期脱入房室瓣口,收缩期退回心房;心房活动不明显。

心房粘液瘤导致瓣膜狭窄与粘液瘤的特点有一定关系,本研究对粘液瘤大小和左房大小与心房粘液瘤瓣膜狭窄的相关性做了初步探讨。本研究发现瓣膜狭窄组中粘液瘤最大径和左房前后径均显著大于未狭窄组,这与Oliveira [9]研究报道相一致,该研究认为阻塞组的粘液瘤最大径和左房大小均大于非阻塞组。瓣膜狭窄组左房明显大于未狭窄组,主要是因为粘液瘤引起瓣膜狭窄,使心房血液进入心室受阻,导致左房增大。关于粘液瘤最大径和左房前后径与瓣膜狭窄相关性报道在国内极少,本研究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瓣膜狭窄除了和粘液瘤大小相关,还和粘液瘤附着位置及粘液瘤的活动特点相关。

栓塞现象是心房粘液瘤引起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栓子主要来源于粘液瘤碎片或附着于粘液瘤表面的血栓,根据肿瘤部位不同,可引起体循环和肺循环栓塞,常见栓塞部位为脑动脉。以往研究对粘液瘤引起栓塞发生率的报道各不相同。Oliveira [9]研究认为心脏粘液瘤中发生栓塞的病人占30%。Obrenović-Kirćanski [10]研究发现27例心房粘液瘤中20.27%出现栓塞,其中77.7%为脑栓塞。本研究中栓塞病人6例,占35.3%,大部分为脑栓塞。关于粘液瘤超声特点对栓塞的影响,以往报道也不一致,Obrenović-Kirćanski [10]认为右房中大于5CM的粘液瘤更容易引起栓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发现粘液瘤位置对栓塞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而Oliveira[9]报道却认为体积小的肿瘤和表面呈绒毛状的肿瘤更容易引起栓塞。现在更多学者认为表面凹凸不平、呈分叶状的粘液瘤更容易引起栓塞。

手术切除是粘液瘤的首选有效治疗方式,由于粘液瘤可引起心力衰竭、脑栓塞,甚至可以引起病人猝死,所以在确定粘液瘤诊断后应该尽早手术。Sheng [11]认为粘液瘤复发率很低,为1-3%,但要警惕有粘液瘤家族史的病人,复发率可高达12%,粘液瘤复发通常是在术后4年之内,所以对病人术后4年内应该进行密切随访。超声对心房粘液瘤的诊断优于其他检查方法,主要表现以下方面:⑴二维超声心动图可以很直观地观察心腔内结构,能够准确描述肿瘤部位、大小、数量、形状、活动性及与相邻组织结构的关系;⑵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以评价肿瘤所致瓣膜口血流动力学改变,同时可以对肿瘤造成瓣膜狭窄程度进行准确评估。⑶具有检查方便、费用较低、可重复性检查及可以进行床边检查等特点。但TTE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部分受肺气干扰较明显,有时在对粘液瘤和心脏其他原发肿瘤及心腔栓子的鉴别诊断存在一定难度,当TTE图像不佳或结果不肯定时,需要做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检查及其他相关检查。

 总之,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和随访心房粘液瘤的一个极其重要工具;粘液瘤体积大的病人更容易出现瓣膜狭窄。考虑到本研究样本量小及瓣膜狭窄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关于粘液瘤超声特征对瓣膜狭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Avakian SD, Takada JY, Mansur Ade P. Giant obstructive left atrial myxoma resembling mitral valve stenosis[J]. Clinics, 2012, 67: 853-854.

[2]黄向阳, 单风仙, 袁奇. 超声心动图诊断原发性心脏肿瘤[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3, 13: 402-403.

[3] 游剑雄, 陈慧明, 张万青, 等. 原发性心脏肿瘤的影像学分析[J].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8, 17: 253-256.

[4] 熊长明, 柳志红, 吴清玉, 等.163例心脏肿瘤临床分析[J]. 中国循环杂志, 2003, 18: 444-445.

[5] 李志刚, 徐志云, 邹良建等. 心脏粘液瘤新的分型探讨-附复发性心脏粘液瘤二例报告及国内文献复习[J].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0, 17: 13-17.

[6] 李治安, 李建国, 刘吉斌等. 临床超声影像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417.

[7] Steger CM, Hager T, Ruttmann E. Primary cardiac tumours: a single-center 41-year experience[J]. ISRN Cardiol. 2012, 2012: 1-7.

[8] Yoon DH, Roberts W. Sex distribution in cardiac myxomas[J]. Am J Cardiol.2002, 90: 563-565.

[9]Oliveira R, Branco L, Galrinho A, et al. Cardiac myxoma: a 13-year experience in echocardiographic diagnosis[J]. Rev Port Cardiol.2010 , 29: 1087-1100.

[10] Obrenović-Kirćanski B, Mikić A, Parapid B,et al. A 30-year –single-center experience in atrial myomas: from presentation to treatment and prognosis[J]. Thorac Cardiovasc Surg.2012, DOI: 1055/s-0032-1322545.

[11] Sheng WB, Luo BE, Liu Y, Zhang H, et al. Risk factors for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of cardiac myxoma and the clinical managements: a report of 5 cases in one center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J]. Chin Med J (Engl).2012 , 125: 2914-2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