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联系手机:13968834878(吴老师)

发表QQ:4271308

编辑QQ:25786532

编辑邮箱:zjdxjt5@163.com

联系地址:浙江杭州萧山区金城路185号

本站介绍

“薪火传承 思源致远”,杭州茴香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栉风沐雨,历经19个春秋,成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的一流综合型写作机构,并向一流写作服务机构稳步迈进。“论文撰稿一流精华,论文发表独家优势”,本公司以“宁失万贯,不失诚信,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为宗旨,以“按时是我们诚信基础,录用是我们工作目标”为己任,致力于探索学术领域,攀登学术高峰,满足客户需求,凭借拥有国内多所著名高校人才资源优势,撰稿修改文章已有31700多篇在SCI、权威期刊、核心期刊上发表...更多

种业新政形势下,我国种子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探讨

2013-10-24 11:39 字体:   打印 收藏 

摘 要:本文针对我国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中关于种业人才培养的任务要求,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作物种业的发展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剖析了我国当前种业人才培养状况,提出高等农业院校在种子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学生就业观念的转换上要有新的创新,为培养复合型的种业人才作出贡献。

关键词:种业发展;种子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

2011年4月18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意见中明确指出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和种业发展的紧迫性,强调重点任务之一就是要加强农作物种业人才培养,加强高等院校农作物种业相关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实习基地建设,建立教学、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提升农作物种业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高等农业院校,要进一步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加大农作物种业人才继续教育与培训力度,为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提供智力和科技支撑。 一、我国现阶段种业人才特点及培养状况 (一)我国现阶段种业人才特点   人才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和种业企业改革,我国种业人才需求不断增加,种业人才培养体系也开始逐步形成,目前已初步形成了育、繁、推、销一体会的种业人才队伍。但从总体上来看,种子企业人才队伍还存在着以下几种现象:一是农业种子生产技术人员大多是农学、园艺、生物、植物保护等相关专业毕业,缺乏系统的农作物种子生产知识体系和经验;二是育种科技人员基本来自科研院所,育种目标与市场需求还存在脱节现象,育成品种转化难度较大,高技术人才稀缺,特别是掌握现代高技术生物育种技术人员极其缺乏;三是专业市场高级营销人才少,缺乏现代系统的经营管理知识、经营策略和长远规划,营销手段还带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色彩。四是人才培养目标及知识结构体系不完善,如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理论与实践脱节,缺乏良好的实践教学环节和条件,专业基础知识落后,不能反映世界种子科技发展最新资料的教材等等。 (二)我国现阶段种业人才培养状况   目前,我国种业人才培养的相关专业为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相比于其它学科,我国种子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起步较晚,1995年我国实施“种子工程”,全国许多农业院校相应开展了种子科学与技术的专科教育,开展种子方向本科教育。2002年,中国农业大学率先申报建立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随后,我国一些农林院校与综合性大学相继开设种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据初步统计,2010年,全国开设本科或本科以上的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或方向)的院校共有29所,其中培养本科层次的有25所,硕士层次的有14所,博士层次的有11所,至此,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从本科教学到博士培养的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科。   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种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主题,围绕培养能够适应我国种业发展,培养具备种子科学与工程技术等方面知识,适应我国生物种业发展需求,能在种子科学与工程技术相关部门或单位从事教学与科研、技术与研发、生产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课程设置主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遵循以培养种子科学应用型人才为主,重视人才培养宽基础的要求,加强学生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在较好地掌握专业理论课的基础上,锻炼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不同院校开设的课程大同小异,概括起来基本上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实验技术与实践课程三大体系,但课程教学组织方法各有不同。 二、我国种子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探讨 (一)优化课程知识体系建设   现代种业发展不但要求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基本的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能够熟练地在生产上综合应用,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要能够掌握现代种业发展的国内外发展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种子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现代生物育种新技术新方法。知识体系的构建应以充分发挥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创新教育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作用。因此,在课程理论知识体系上,应及时修订教学内容,完善课程结构设置,增加现代生物育种相关课程,增设选修课程,开拓学生知识视野,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增加实践教学课程,增加农事操作和田间试验课程。同时,高校要充分利用学校拥有的实验室、中心和教学基地等平台,结合学生理论课程,开展基础理论性实验研究,尤其是培养现代生物技术实验操作能力。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保障和基础,目前各高等农业院校担任种子相关学科教学的老师大多是作物学、育种学等相关领域的专业课程教师,他们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作物育种生产经验,但大多数教师缺乏农业生产第一线工作经验,不曾参与或者接触种子企业运作,对种子产业化育、繁、推、销一体化缺乏系统的认识,有时授课难免有一种纸上谈兵之嫌,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目前我国种子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