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联系手机:13968834878(吴老师)

发表QQ:4271308

编辑QQ:25786532

编辑邮箱:zjdxjt5@163.com

联系地址:浙江杭州萧山区金城路185号

本站介绍

“薪火传承 思源致远”,杭州茴香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栉风沐雨,历经19个春秋,成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的一流综合型写作机构,并向一流写作服务机构稳步迈进。“论文撰稿一流精华,论文发表独家优势”,本公司以“宁失万贯,不失诚信,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为宗旨,以“按时是我们诚信基础,录用是我们工作目标”为己任,致力于探索学术领域,攀登学术高峰,满足客户需求,凭借拥有国内多所著名高校人才资源优势,撰稿修改文章已有31700多篇在SCI、权威期刊、核心期刊上发表...更多

奥地利学派与芝加哥学派关于大危机理论分歧及其原因分析

2013-10-24 11:40 字体:   打印 收藏 

摘 要:奥地利学派是以卡尔·门格尔创立的,以路德威斯·冯·米塞斯和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罗斯巴德为代表的,而芝加哥学派米尔顿·弗里德曼、乔治·斯蒂格勒、加里·贝克尔等为代表的。奥地利学派与芝加哥学派同为自由主义的代表学派,他们都是亚当·斯密等古典经济学家自由放任经济学的继承者。然而对于同样一个经济事件,他们却有不同的经济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本文以大危机为例,探讨奥地利学派和芝加哥学派对大危机的不同分析,并揭示两大学派产生分歧的内在原因

关键词:奥地利学派 芝加哥学派 分歧

            一、引言   奥地利学派是以卡尔·门格尔创立的,以路德威斯·冯·米塞斯和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罗斯巴德为代表的,而芝加哥学派米尔顿·弗里德曼、乔治·斯蒂格勒、加里·贝克尔等为代表的。奥地利学派与芝加哥学派同为自由主义的代表学派,他们都是亚当·斯密等古典经济学家自由放任经济学的继承者。然而对于同样一个经济事件,他们却有不同的经济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本文以大危机为例,探讨奥地利学派和芝加哥学派对大危机的不同分析,并揭示两大学派产生分歧的内在原因。 二、关于大危机的简单概述 爆发于1929一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通常简称为30年代大危 机"它以“大萧条”和“大恐慌”等特有名称载入了史册"这次危机在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是迄今为止资本主义世界发生过的最深刻、最持久的一次周期性危机。这场经济大危机的悲惨情景至今仍让西方人不寒而栗"30年代这次大危机不仅给资本主义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使其生产倒退了几十年,并且使整个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重的考验。 三、两大学派对于大危机的不同分析 (一)奥地利学派对大危机的分析 奥地利代表人物米塞斯与哈耶克预测到了1929年的崩溃和危机,并且他们还提出了理论来支撑他们的预测。米塞斯认为,在20年代的多数年份里联储人为地把自然利率(均衡利率)降低,提供廉价信贷,导致了不可持续地通货膨胀下的繁荣。在不存在黄金本位的条件下,这种繁荣是可持续一定时期的,但在国际金本位制下,终将是无效的。这种由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的繁荣是不可持续的繁荣,当政府停止信贷扩张,繁荣必将坍塌;或利率上升,繁荣必将消失,从而使消费投资比例重新回到原来的水平。奥地利学派的学者有一个分析框架,表明联邦储备委员会的低利率足以导致经济中处于生产过程前端的产业部门的扭曲,因此,为了矫正失衡,最小程度的萧条的出现是必要的。 (二)芝加哥学派对于大危机的分析  20世纪50年代,弗里德曼在他的巨著《美国货币史》一书中,关于大危机提出了不同于奥地利学派的观点:  (1)奥地利学派认为大危机的祸根在20年代就埋下了,即通货膨胀型的繁荣必然导致了30年代的经济崩溃;  (2)但是弗里德曼和芝加哥学派看来,不存在所谓的通货膨胀型繁荣,30年代早期发生的只是紧缩性崩溃。    货币主义者举手赞成:仅仅是联邦储备委员会进一步的通货紧缩举措使1929——1930年经济演变为20世纪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三)推导分析两派的不同观点  奥地利学派认为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了大危机的发生,具体的传导机制如下:宽松的货币政策(放宽信贷和降低利率)——生产商业性的运作错误——处在生产过程前端的资本品比处在生产过程后端的消费品有更快的增长——供给过剩;  芝加哥学派则认为是紧缩的货币政策导致了大危机的发生:         四、理论分歧的原因  尽管两大学派对大危机的理论观点各执一词,但是仍然可以从 中找到两派理论的共同之处,那就是他们都将大危机爆发的原因归结为联储的货币政策:奥地利学派认为是联储的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了通货膨胀型繁荣从而引起了大危机;而芝加哥学派则认为是联储的通货紧缩政策造成大危机。两派对于大危机分析的不同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两派的分析方法不一样。 哈耶克将资本与生产看作一种时间结构,这种纵向的时间过程不同于新古典经济学缺少时间因素横断面的一般均衡体系,在经济分析中主张演绎主观的定性的和市场运行过程中的分析方法。他认为萧条或资本品的闲置并不是因为消费品生产部门因生产过剩而减少其资本品的需求,而是因为消费相对来说太多了,消费品的生产抽光了使较早阶段的专用资本品得以发挥作用的非专门性货物,从而使生产出现萎缩导致资源闲置和失业。奥地利学派从生产周期的角度批判了20年代增加货币供给的宽松的货币政策。   相反,弗里德曼则以横截面数据从政策本身的角度进行分析,主张历史的 定量的和均衡的分析方法。他认为货币政策应该对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负有主要责任。不像同时代其他经济学家认为当时货币当局采取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那样,弗里德曼通过对当时数据的研究表明当时货币当局采取的是高度紧缩的货币政策,美国的货币数量在萧条的过程中下降了1/3,而且它下降并不是因为没有愿意提供贷款的人,而是因为联邦储备系统强制或允许基础货币急剧下降,没有能够执行《联邦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