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联系手机:13968834878(吴老师)

发表QQ:4271308

编辑QQ:25786532

编辑邮箱:zjdxjt5@163.com

联系地址:浙江杭州萧山区金城路185号

本站介绍

“薪火传承 思源致远”,杭州茴香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栉风沐雨,历经19个春秋,成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的一流综合型写作机构,并向一流写作服务机构稳步迈进。“论文撰稿一流精华,论文发表独家优势”,本公司以“宁失万贯,不失诚信,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为宗旨,以“按时是我们诚信基础,录用是我们工作目标”为己任,致力于探索学术领域,攀登学术高峰,满足客户需求,凭借拥有国内多所著名高校人才资源优势,撰稿修改文章已有31700多篇在SCI、权威期刊、核心期刊上发表...更多

养成教育——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着力点

2013-10-24 11:40 字体:   打印 收藏 

摘 要:高校辅导员的主要职责之一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为日常习惯。养成教育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教育。本文通过对养成教育的概念、大学生养成教育重要性的讨论,提出高校辅导员开展养成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养成教育; 高校辅导员;着力点

  2006年7月,国家教育部出台《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之一是“帮助高校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1] 然而事实上,大多数辅导员因忙于日常学生管理事务,无暇顾及对学生进行如何做人的教育,或者不知从何着手,或开展了这方面的教育但混乱无序、效果不佳,这就必然造成“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局面,成为“救火式”、“堵漏式”的教育。如何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果,这是一个关系到大学生素质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抓好大学生养成教育可以作为改善辅导员工作效果的着力点。   一、养成教育概述   “养成”是我国教育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养成教育。“我国古代养成教育的目的和任务集中体现在全面培养受教育者的知、情、意、行上。” [2]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他还指出:“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   当代学者对养成教育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综合目前研究的情况,可以说“养成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教育,指教育者采用多种教育方法,引导受教育者认识、体验和实践基本的道德规范,全面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的“知、情、意、行”,最终使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是一种重视教育对象主体地位的教育,同时养成教育也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教育。   二、对大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必要性   1.对大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是改善大学生素质的要求   《武汉晨报》曾经报道,某大学倡议大学生遵守《小学生守则》,在倡议中提到“讲安全卫生,不随地吐痰,乐于助人,给老幼病残让座”等,[3]本应是《小学生守则》里的要求,却被重新摆在大学生面前。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也曾提议,将不在网上骂人等规定写入学生守则,以此规范北大师生的言行。[4]   由于我国现有教育体制的弊端及教育改革的不彻底,在中小学本应重视的养成教育与素质培养,往往被“升学”的压力与考试成绩所替代,学生的考试成绩成为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5] 有学者感叹“应试教育和应试思维对孩子的摧残太严重了”。[6] 中国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就在非常机械的环境中成长,中国的大学生体格和年龄都到了成熟期,但心智和素质还未成年,很多基本常识不清楚,他们在生活上离不开家长,在学习上离开了老师就不知道如何学习。正因为中小学养成教育的效果不佳,学生的习惯不好,才会有大学校规今天的“幼稚化”,也更显示出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必要性。   2.对大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也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纪。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面向21世纪的教育”的国际研讨会,在讨论分析21 世纪人类面临哪些挑战问题时,被列为第一位的是人的道德、伦理、价值观的挑战。并指出,高境界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感,强烈的自立精神,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便是21世纪人才规格的突出特征。因而处于大变革和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教育,应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考虑,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学校要从为学生的升学与就业做准备,转向为学生的人生各个方面做准备,即全面的素质品格,包括智能、品德、价值、态度、情感、社会参与等方面的准备。而这种合格人才所具有的这些基本素质的造就,正是养成教育的历史使命。   3. 对大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要求   一直以来,我国德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思想品德课也好,思想政治课也好,都是把美德作为一种良药或者营养剂来灌输给学生的,所灌输的内容又都是高姿态的,对学生的道德评价最终落实在知道与不知道的标准上,而不是要解决做与不做的问题。结果是部分品德考试得高分的同学,其实际的道德水平却很低,存在着知行脱节的现象,德育的实效性让人质疑。教育是百年大计,必须讲质量第一,这个质量,就是德才兼备。如果我们辛辛苦苦几十年,培养出的一代人,竟然未能成“人”,那就不仅是教育的失败了。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是加强“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人处事的习惯。因为一个人的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