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联系手机:13968834878(吴老师)

发表QQ:4271308

编辑QQ:25786532

编辑邮箱:zjdxjt5@163.com

联系地址:浙江杭州萧山区金城路185号

本站介绍

“薪火传承 思源致远”,杭州茴香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栉风沐雨,历经19个春秋,成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的一流综合型写作机构,并向一流写作服务机构稳步迈进。“论文撰稿一流精华,论文发表独家优势”,本公司以“宁失万贯,不失诚信,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为宗旨,以“按时是我们诚信基础,录用是我们工作目标”为己任,致力于探索学术领域,攀登学术高峰,满足客户需求,凭借拥有国内多所著名高校人才资源优势,撰稿修改文章已有31700多篇在SCI、权威期刊、核心期刊上发表...更多

浅析高校学生管理制度

2013-10-24 11:40 字体:   打印 收藏 

摘 要:在分析新形势下高校传统学生管理制度存在的现状并对其进行剖析的基础之上,以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要求为目标,探索适应新形势并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新策略,这对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构建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维系社会稳定,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学生管理;制度;新策略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并不只是意味着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的大量增加,而且还包括高校面临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校学生的规模、构成、层次等方面都出现了新特点。虽然在多年的实践中,高校学生工作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工作制度、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作出了很大贡献。但高校学生工作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学生思想观念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传统的学生工作体制与方法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学生工作需要积极寻求有效的对策以适应学生发展。 一、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1、管理制度的单向性。   囿于传统思维和习惯,现有的部分高校仍然遵循着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对学生管理所强调的意志统一和服从,主观随意性较大,特别是在从严管理的思想指导下,在制定一些规章制度时,以管理者为中心,片面地强调管理者的权威,忽略了学生管理的"以人为本",缺乏动员学生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和主动精神。这种管理制度的单向性,不但会使工作只局限于形式,而且会影响学生对管理工作的积极态度。 2、管理制度的他律性。   管理者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并责成专人负责的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并没有从一个知道制度的人转变成一个懂制度的人,外在的制度并没有变成内在的驱动力,他律未转化成自律意味着管理制度离开管理者只是一纸空文。 3、管理制度的法制化薄弱。   高校管理制度的法制化薄弱的原因如下:首先,管理者的传统学生观没有跟随高等教育的发展而发展,教育者传统的尊严神圣不可冒犯和对学生可以无所不管的心理与当代学生付出相当的教育代价后期望享有一定的权利的心理产生矛盾;其次,制度的制定明显偏于管理和约束,学生的权利体现太少,而且制定某些事关学生切身利益的制度时缺乏和学生沟通,致使很多管理制度一经制定就造成了事实上的不平等;再次,从一些学生状告学校侵权诉讼案来看,缺乏正当程序,存在程序缺陷,是高校在行使管理自主权时较为普遍的问题。 二、改进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1、营造良好的学生管理氛围   第一,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高校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决定了由少数人教育管理多数人的教育管理模式,这种教育管理模式更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1]法国人文主义者蒙田认为"由于教师剥夺了学生独立工作的自由,从而使他变得更加奴性,更加怯懦"。[2]过多的限制或强调统一、服从会阻碍学生能力的成长。在管理活动中必须坚持一切从人的实际出发,以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手段,以达到提高效率和人的不断发展为目的的观念。   第二,形成双向交流的教育管理机制。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曾经说过:"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教育"。[3]正确认识和尊重学生的个人价值,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和要求,突出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增加透明度,运用民主手段调动学生参与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具体实施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对学校各项工作进行策略思考,形成双向交流的教育管理机制。 2、营造和谐的学生自治氛围   第一,引导学生将他律转化为自律。在培养学生认知方面时,引导学生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让学生自己认识自己,提高自我管理自觉性;在培养学生情感方面,引导学生自我体验、自我激励、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正确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在培养学生意志力上,引导学生自我监督、自我誓约、自我命令、自我控制,使自我和环境协调一致。[4]   第二,指导监督学生的自治活动。在规章制度的制定上,指导学生全面、客观的看问题,要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在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定期对学生自治情况进行监督,包括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领导的产生、活动的开展等等,避免学生将自治变成争权的工具,避免学生自治过程中的意见分歧而出现的拉帮结派现象,避免学生干部的职能流于形式。 第三,塑造人格魅力,作学生的表率。耶鲁大学的诺厄· 波特在 1 8 7 1年的就职演说中讲道,"一个学院里最有效的道德影响力来 自于教师的个人品格......一个高尚的品格,再加上学者的智力和成就的尊严就可以成为一种启迪和追求"。[5]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素质教育的要求,师德又融入了培养创造性、开拓性、实践性人才等更丰富的内涵 。后现代主义学者多尔指出:"在后现代课程中,教师不是以身份、职位的权力来威慑、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