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联系手机:13968834878(吴老师)

发表QQ:4271308

编辑QQ:25786532

编辑邮箱:zjdxjt5@163.com

联系地址:浙江杭州萧山区金城路185号

本站介绍

“薪火传承 思源致远”,杭州茴香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栉风沐雨,历经19个春秋,成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的一流综合型写作机构,并向一流写作服务机构稳步迈进。“论文撰稿一流精华,论文发表独家优势”,本公司以“宁失万贯,不失诚信,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为宗旨,以“按时是我们诚信基础,录用是我们工作目标”为己任,致力于探索学术领域,攀登学术高峰,满足客户需求,凭借拥有国内多所著名高校人才资源优势,撰稿修改文章已有31700多篇在SCI、权威期刊、核心期刊上发表...更多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2013-10-19 15:51 字体:   打印 收藏 

摘 要:

关键词: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教育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顾名思义,以人为本就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本,以其持续发展为本,培养的是一个能持续发展的人。一个不会自己学习的人怎能持续发展。“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是如此。学生在预习时会遇到一些难点,带着问题听课使学习更具目的性。教师只是起着主导作用,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既省力又省时,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主体的教学原则,而且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尤其是现在高年级的语文教学。绝大多数的课文内容都很多,虽然教学参考书上很多课文都建议老师上3课时,但实际上又有几位老师能做到。尤其是在严格要求执行课程计划的今天,高年级语文老师一个星期课表上的课就6节左右,而每天早中晚的一些时间也要与其他主课老师分享,连作业讲评都觉得时间紧迫,如果是班主任,再加上一些日常琐事,能把每篇课文扎扎实实两课时上下来就很不错了。这就造成了现在很多学生学习语文完全是囫囵吞枣的现象。我想有一点教学经验的老师常常会这样感叹:“我们班的好几位学生,课文早上完了,可让他读课文都读不连贯,疙里疙瘩,更别说对课文的理解了,怎么办啊?”“今天这堂课我上得是死赶活赶,可时间上还是来不及,感觉学生还有很多不懂的地方,听得云里雾里的。”等等。面对这种情况老师们该怎么办呢?我想,引导学生合理地预习就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一、合理安排预习时间   其实,每位老师都知道,课前安排学生预习肯定是有好处的,但学生确实也很忙,回家完成几门功课的作业后,还有时间,有精力去做预习吗?我想老师们心里都有数,除非你交代说明天要上公开课,那么少数学习认真的同学也许会预习一下,如果只是交代一下今天回去预习哪一课,那么整个班就只有两三个同学可以做到。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小镇上的学生,有四分之一是外地生,回去能把作业完成就算不错了。所以几次试验下来,回家预习基本是无效的。   那么什么时候预习呢?一大早!因为小地方,大人上班时间早,孩子也就较早地被送来学校。而且那些成绩差的,往往是喜欢早到的,稍微晚一点的倒是个别成绩好的学生。利用这一现象,语文老师一个星期中就可选两三天比较早地进教室,引导、督促学生预习一下新课文。就比如简单的读读生字词,读读课文,语文语文,读是必不可少的。在读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发现很多问题,这个时候教师可依情况要么直接告知答案,要么让其自己查阅相关的参考书,培养其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在正式上课时,学生由于对课文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听起来就会比较轻松,如果由于预习而准确回答出了老师的提问,他就更开心,更有成就感了。老师再适当地肯定他的预习是多么认真有效,渐渐地,孩子们就会越来越重视预习。到了中学,即使老师没说要预习,很多孩子也会自觉地去预习了。   二、合理选择预习内容    有了合理的时间预习了,就要想想该预习什么内容了。之前所说的读读词语、课文,那是最基础的。如果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那么就要预习更多的东西,如查一查不懂的词语的意思;了解一下作者的相关情况;课文中的主人公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他还有什么典型的事迹等等。这对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都是大有帮助的。   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中的一篇有名的课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以前我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司马迁所遭受的飞来横祸及之后的忍辱负重写史书,就必须得向学生说明司马迁到底受到了什么酷刑。可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当学生了解到司马迁其实就是被迫变成了太监之后,居然哄堂大笑。原本还严肃的课堂,沉浸在悲伤气氛中的课堂一下就变味了,导致后来的教学学生一直都不在状态,这就违背了我的初衷。不得不承认,这是由于我的预设不充分而造成的。   这一次又上到了这篇课文,我吸取了以前的教训,打算在让孩子充分预习后,再来学习课文。记得那天早上,在学生们初步预习完课文后,我就问:“课文中第3小节中讲道司马迁入狱受了酷刑,你知道他受了怎样的酷刑吗?”“被鞭子打得半死。”“像孙膑一样被挖去膝盖骨了。”学生们都在下面乱猜,没有一个人知道实情。于是我为了更好地调动他们预习的积极性,马上卖了个关子:“这个问题啊,老师知道,但我不告诉你们,想知道答案就到《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上去找吧!”这下,学生们都认真读起了上面一段段的资料介绍。不久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