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联系手机:13968834878(吴老师)

发表QQ:4271308

编辑QQ:25786532

编辑邮箱:zjdxjt5@163.com

联系地址:浙江杭州萧山区金城路185号

本站介绍

“薪火传承 思源致远”,杭州茴香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栉风沐雨,历经19个春秋,成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的一流综合型写作机构,并向一流写作服务机构稳步迈进。“论文撰稿一流精华,论文发表独家优势”,本公司以“宁失万贯,不失诚信,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为宗旨,以“按时是我们诚信基础,录用是我们工作目标”为己任,致力于探索学术领域,攀登学术高峰,满足客户需求,凭借拥有国内多所著名高校人才资源优势,撰稿修改文章已有31700多篇在SCI、权威期刊、核心期刊上发表...更多

网络流行语的转喻认知解读

2013-10-19 15:52 字体:   打印 收藏 

摘 要: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流行语被广泛应用和传播,特别是对于青年一代影响较大。通过对网络流行语的转喻类别介绍及网络流行语中的转喻认知解读,有助于了解青年人的心理特征和思想动态,真实记录社会语言的发展变化。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转喻;青年人

  1、网络流行语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对流行语的定义是:"广泛通俗,反复使用,特别和政治或其他组织有关的词语"。英国学者、词典学家帕特利奇(Eric Partridge)在《流行语词典》(A Dictionary of Catch Phrases,1977)的前言中,定义为"流行语是一种时兴流行,公众喜闻乐见的俗语。"Loreto Todd&Ian Hancock解释流行语是一种固定的短语或口号,由于娱乐界人士、政客、广告商或媒介的传播而受人欢迎。   网络流行语是基于网络平台的聊天语言和电子论坛以及个人博客中所使用的口语化的语言。它是一种随着现代科技的发达而新生的一种全新的社会方言,它是人与人借助于网络在进行非面对面的即时交流中所使用的语言。是书面语式的"口头语"。弥补了口头语单以声音、表情等来表达的缺陷.避免了面对面语言交流的种种语言交际禁忌和一些言不由衷的交际因素,是更为自然的语言状态。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人们为了寻求省时省力的沟通方式,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网络进行即时交流,网络流行语也普遍被人们接受并广泛使用。网络流行语之所以这么深得人心,重要因素之一是网络流行语参照了基本的语言手段之后还充分运用了转喻这一重要手段,实现了语言与符号、语言与语音、不同语言之间以及不同语法手段之间的沟通。   2、网络流行语中的转喻类别   网络流行语中转喻的现象随处可见,有语言与符号之间的转喻、语言与语音之间以及不同的语言体系之间的转喻。   2.1语言与符号之间的转喻   语言转喻过程中,重要的原则之一是用形象直观的视觉符号转喻抽象的视觉符号。网络语言中出现的符号可以直观形象地表达,更利于人们快速地把握信息。网络语言中经常出现这类词汇:如常用的"=="即等等的意思,"88"即bye-bye,"55555"即哭哭的声音,"MM"即美眉,"GF"girlfriend的缩写,T T(流眼泪的样子,就像一个人的面部,有两行眼泪流下)、~>-<~(痛哭,十分伤心。眼睛眯起,脸颊上耸)、=_=(晕)、+_+(昏迷)、$-$(贪心)等等。   2.2语言与语音之间的转喻   由于转喻的相似性原理,借助语音的相似性,网络上甚至生活中出现了大量的网络流行语,如"神马都是浮云",神马就是"什么",由于语音上得相似,什么很容易被人们说成"shen ma"的音调,由此网络上这种不符合语言规则的词语被人们广泛应用。"给力"一词也是频频出现在网络媒体上,甚至连给力的英文也容易被联想为"gelievable",主要是由于"believable"的音近联想。   2.3不同语言体系之间的转喻   在转喻心理机制下,人们能摸索出不同认知域之间的通道,通过网络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汉语的方言:"吃饭的说"(来自日语语言的动词后置)、"恋爱ing"(来自英文语法表示现在进行时,正在进行的动作)。除了语法体系间的转喻外,人们还借用影响因子较大的方言来获得新鲜或认同。如:东北方言"纯爷们"、四川方言"出来耍、等一哈"等等。   网络流行语通过运用转喻的方式使流行语变得形象生动、朗朗上口,成为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新兴语言。赵艳芳在《认知语言学概念》中指出"与隐喻相同,转喻也是基于人们的基本经验,其实质是概念性的,自发的、无意识的认知过程,是丰富语言的重要手段。其不同的是,如果说隐喻是不同认知喻之间的投射,那么转喻是相接近或相关联的不同认知喻中,一个凸显实物替代另一实物,如部分与整体、容器与其功能或内容之间的替代关系。"   Langacker(1999)总结了转喻产生的心理学动因:"代替之所以能都代替转喻目标,是因为凸显、易感知的代体能提供了解转喻目标的心理通道或激活转喻目标。转喻是通过一个现在的实体跟另一个潜在的实体建立联系,从而实现从参照点到目标的心理映射过程。   3、网络流行语中的转喻认知解读   网络流行语中的激活扩散模型,认知心理学家Collins & Loftus(1975)提出激活扩散模型(spreading activation model),他们认为大脑在储存信息时,是以语义联系或语义相似性将概念组织起来的。即以一个概念的启动导致相关联的概念的激活。通过一系列语义联系:相邻、相似关系,概念之间的节点被依次激活,流行语的使用时间也愈长,并渐渐被人们认识。   转喻机制也符合激活扩散模型。转喻是在相似、相邻的认知域内用一种概念代替另一概念的运作机制。   当下的网络流行语"我是出来打酱油的!"在同一个认知域中目标体a:打酱油的行为动作,转喻体b:类似打酱油的简单思考,说明对某事物的思考和行动不深刻,只有简单的想法和做法,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