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联系手机:13968834878(吴老师)

发表QQ:4271308

编辑QQ:25786532

编辑邮箱:zjdxjt5@163.com

联系地址:浙江杭州萧山区金城路185号

本站介绍

“薪火传承 思源致远”,杭州茴香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栉风沐雨,历经19个春秋,成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的一流综合型写作机构,并向一流写作服务机构稳步迈进。“论文撰稿一流精华,论文发表独家优势”,本公司以“宁失万贯,不失诚信,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为宗旨,以“按时是我们诚信基础,录用是我们工作目标”为己任,致力于探索学术领域,攀登学术高峰,满足客户需求,凭借拥有国内多所著名高校人才资源优势,撰稿修改文章已有31700多篇在SCI、权威期刊、核心期刊上发表...更多

媒介融合时代高职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

2013-10-19 15:52 字体:   打印 收藏 

摘 要:媒介融合对整个媒介生态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该趋势的出现对当今的新闻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需要顺应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融合的大趋势,去打造中国新型的新闻教育模式--媒体融合型新闻教育模式,高职教育其专业设置、培养目标与市场的关系更为紧密,本文结合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闻专业探索性实践经验,对媒介融合视域下高职新闻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从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学规划、师资队伍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媒介融合 高职 新闻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

  2000年左右,在发达国家已经逐渐呈现出各种媒介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在国内,媒介融合已是大势所趋,该趋势的出现对当今的新闻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新闻教育当何去何从?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媒介融合的趋势下当前高职新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课程体系设置单一媒体化   在单一媒体化的专业设置下,往往是围绕某一媒体来设置具体课程。特别是实务类课程,以这样的课程设置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难以适应融合新闻的采写与编辑。网络兴起之后,一些高职新闻专业迅速做出相应变革,增设网络新闻专业方向,但也只是将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看作是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新增加的媒体而已,事实上,网络等新媒体的兴起直接改变了整个传媒格局,因此,重新构建新的具备融合特质的课程体系是必要的。 2、  高职的特色不明、定位不清   高职教育是培养专业技能的高级人才,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其最突出的特点是:课程设置实践性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强,适应性广。本科教育侧重于宽基础,而高职教育则重技能训练,但很多高职院校往往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只是盲目地搬抄本科院校的培养计划。很课程没有经过论证,教材使用也和本科院校相差无几。[1]这样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不具针对性,导致很多课程课时严重不足,内容通常经过压缩。高职新闻教育的课程没有特色,培养的学生跟本科院校学生竞争自然缺乏竞争力。 3、 新闻教育硬件不足   新闻教育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摄像、摄影、电视制作等主干课程需要大量的试验实训来掌握技能,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具备硬件方面的要求,要有充足的实训室,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而很多高职院校照相机、摄像机以及编辑系统等设备无法保证,没有专业实验室,或试验设备严重不足,出现很多新闻专业学生不会使用照相机、摄像机,这对于新闻教育来说是个莫大的讽刺,也是需要我们重视和反思。[2]   4、具备跨媒体经验的师资匮乏   近年来,受高校教育体制的影响,新闻学师资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而教师的媒体实践经验却越来越少。这与新闻学科的实践性是相违背的。如果说有新闻实践经验的教师缺乏,那么具有多媒体实践经验的教师则更是少之又少了。[3]从实际本身来看,"融合新闻"目前还在探索与尝试中,虽有一些成功的个案,但运行规则和管理方式并不成熟。[4]当实践还不能提供更多的可供研究的现象时,理论的提升也是困难的。因此,无论是从教师的自身实践,还是从实践可以提供的案例来看,新闻教育都难以满足对新型新闻从业人员进行更深层次的培养。    二、应对举措      为顺应媒介融合的趋势趋势,适应高职新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现实需要,提高学生就业适用能力,我们在教学模式上进行认真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转变新闻教育理念   结合 21 世纪媒介融合的最新趋势,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不应将眼光仅仅局限在新闻界, 要拓宽视野, 将就业空间由媒体延伸到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各领域。高职新闻教育在人才培养上应秉持这样的理念:以数字化新闻教学为手段,培养具备系统的新闻知识和技能、宽厚的文化社会科学知识,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适应社会现代化发展需要,顺应多种媒介融合的趋势,能在新闻、出版、企事业单位和宣传部门从事编辑、记者、策划和管理的复合式、全能型新闻人才。这种人才既有深厚的人文功底、扎实的传播理论基础,又具有现代传播技能,他们是多面手,集采编与制作、管理于一身。   2.创新课程体系   为了适应媒体融合的新趋势,课程体系必须在原有的注重传统媒体环境下培养人才、设置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大调整,除了设置文史哲等通识课、新闻专业的采写编评史论等专业课外,更重要的还要添加新的课程,如电脑文稿编排、平面设计、多媒体制作、网络传播理论与实务、新闻网页设计、网络经营管理、数据库基础、电子编辑出版技术、媒介经营与管理等课程。这些课程能较好地体现新的形势对新闻人才在技能方面的要求。   新的课程体系应立足于"宽口径、厚基础",并包含如下内容:一是宽广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教育;二是深厚的新闻传播专业知识教育;三是各类媒介技术使用能力的训练;四是科学思维方法与专业工作方法的培养;五是职业素质与职业道德的培养。包含了上述内容的课程体系,即可满足通识教育和新闻传播专业教育并重的要求。[5]      3.改进教学规划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创造性地将任务驱动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