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联系手机:13968834878(吴老师)

发表QQ:4271308

编辑QQ:25786532

编辑邮箱:zjdxjt5@163.com

联系地址:浙江杭州萧山区金城路185号

本站介绍

“薪火传承 思源致远”,杭州茴香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栉风沐雨,历经19个春秋,成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的一流综合型写作机构,并向一流写作服务机构稳步迈进。“论文撰稿一流精华,论文发表独家优势”,本公司以“宁失万贯,不失诚信,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为宗旨,以“按时是我们诚信基础,录用是我们工作目标”为己任,致力于探索学术领域,攀登学术高峰,满足客户需求,凭借拥有国内多所著名高校人才资源优势,撰稿修改文章已有31700多篇在SCI、权威期刊、核心期刊上发表...更多

丰富集体活动 倡导心理自由

2013-10-19 15:52 字体:   打印 收藏 

摘 要:本文从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切入,阐述了把集体活动引入德育工作的原理及方法,进一步分析了集体活动的实质、目的--激励大学生的主动参与,促使道德规范的内化,最后提出在活动中保持心理自由的意义,以及运用心理自由加强德育工作实效的几条途径。

关键词:集体活动;心理自由;德育

  德育的核心理念是实践育人。集体活动在使德育教育贴近学生进而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大学生不屑于参加集体活动,甚至把它当作一种负担。如何让大学生投入集体活动中去?如何真正让学生从集体活动中受益?笔者有意引导大学生们认识与体会在集体活动的教育意义,进而让他们从生动可感的实践中体验心理自由,充分其德育价值。   一、大学生品德的形成离不开集体活动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一切教学影响只有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才能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再外化为个体的外部行为。这一切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完成。因此,在德育工作中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入系列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集体活动,促使学生的品德的健康形成。     (一)集体活动是个体品德形成、发展的根源。对集体活动的直接参与可以促进认知过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对于事物,人只能从实践和人的感性活动去理解,而不能直观地去理解。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活动在道德领域发挥着一种巨大的"解放与建设的作用",是自主道德产生发展的根源和动力。集体活动对于大学生品德发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大学生可以在集体活动中获得对知识、原则的深入的理解,这是品德形成的基础。   (二)集体活动是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基础。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自我教育是个人自觉地、有意识地发展自己身心的活动。那些精心设计、完美实施的集体活动能够让大学生们在活动的协作与交往中,通过与同伴的比较、对他人评价的反省和对自己评价的形成,达到充分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开发自身的潜能的目的。这样就很好地促进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形成。可以说,没有活动,就没有自我教育。   二、大学生品德的形成需要心理自由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状况   当代大学生有明确的自我观念,独立意识有了较高程度的发展。表现为用自己的眼光去看社会并解释问题,不愿他人干涉;通过各种手段观察和分析自己,将评价结果主动付诸行动。这样,如若自我意识太强,则会表现出离群、孤僻等现象。因此,在帮助大学生转化自我意识中的消极成分,让学生真正地投身活动、热爱集体时,我们应注意保持学生的心理自由。   (二)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自由   所谓心理自由是指在教育、引导过程中学生没有心理负担和压力的情况下自主地形成个体品德的心理状态。当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较之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形势显得缺少应变性。我们的德育工作偏重道德观念、行为规范、方式方法等的灌输,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只是将学生当作接受者,忽视他们已有的知识结构、能力和情感状态。青年大学生的身心均处在发展阶段,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与反思,不止息地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进行着改造。在这些探索与尝试中,在教师的指导下,让他们按自己的方式进行思考与实践,将更有利于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形成与内化。心理自由提倡对学生学生品德形成能力的关注,使学生能不受外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的影响,拥有自我评判方法。   在德育教育实践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可以从道德观念的引导、道德判断的培养和民主氛围的营造三个方面来启发大学生们对德育过程中心理自由的理解和运用。   幼齿蒙童摇头晃脑地吟诵《三字经》,这便是传统德育在道德观念的培养上的典型缩影。在传统德育中,道德观念的培养,也就是道德的概念和条例是由老师或者家长来解释和颁布的;学生通过反复记忆来巩固对它的掌握。通过这种方式掌握的道德概念无法充分地内化为个人的道德标准,因而出现"知易行难"的状况。但在心理自由的状态下,首先,学生对道德概念的认知是思维接受启迪的过程--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对大量鲜活材料的分析或具体情境的模拟,自主归纳出某一道德概念的内在本质--这样,他们对概念本质的理解就更深刻,进而建构自身的道德范式。当他们遇到新的道德概念时,能用自身的道德范式对其加以解释和内化。   其次,在道德判断上,传统德育是单一的、一元化的。在孩子小的时候便被教导哪一个是好人,哪一个是坏人。但随着个体的成熟,他在这个多元多变多样的社会中,如果依旧恪守同一的选择标准并追求同一的选择结果,那么,他将对社会多变的道德观念失去应变力。倡导心理自由的现代德育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为品德培养的关键点,在不违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