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联系手机:13968834878(吴老师)

发表QQ:4271308

编辑QQ:25786532

编辑邮箱:zjdxjt5@163.com

联系地址:浙江杭州萧山区金城路185号

本站介绍

“薪火传承 思源致远”,杭州茴香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栉风沐雨,历经19个春秋,成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的一流综合型写作机构,并向一流写作服务机构稳步迈进。“论文撰稿一流精华,论文发表独家优势”,本公司以“宁失万贯,不失诚信,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为宗旨,以“按时是我们诚信基础,录用是我们工作目标”为己任,致力于探索学术领域,攀登学术高峰,满足客户需求,凭借拥有国内多所著名高校人才资源优势,撰稿修改文章已有31700多篇在SCI、权威期刊、核心期刊上发表...更多

妙用“错误”资源,促成精彩课堂——例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利用

2013-10-24 10:03 字体:   打印 收藏 

摘 要:

关键词:

 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从不懂到懂、不会到会、人格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是在“出错”、“纠错”的探究体验中,不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发展思维的。因此,作为教师,应当正视学生的错误,努力从学生的角度去了解、分析其背后的学习障碍;同时,更应当敏锐洞悉“错误”的价值,充分挖掘“错误”的潜在资源,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让课堂因“错误”而精彩纷呈,让语文教学因“错误”而诗意盎然。 一、利用错误,寻找情趣 学生有了错误,要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错误,纠正错误。教师则应把它作为教学的真正起点,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创设情趣性的教学情境,“顺应”他们的认知,掌握其错误思想运行的轨迹,摸清其错误源头,然后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例如教学“穿戴”这个词时,我发现全班近一半的学生误将“穿戴”的“戴”字写成“带”。这也不能全怪学生,因为教学时我没有突出强调字形,学生的这种误写在所难免。但是,怎样有效地进行字词教学却引起了我的深思。于是,在第二天的语文课上,我就故意很奇怪地问全班同学:“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你们的帽子、手套都是放在书包或口袋里呢?这些物品生产出来到底有什么用呢?”全班同学呆在那里,听不出个所以然,于时我就把“穿带”这个词写在了黑板上,同学们恍然大悟,继而哈哈大笑,“哦,原来我们把‘穿戴’写成了‘穿带’了。”这样就在笑声当中纠正了学生的字词错误。 二、捕捉错误,收获意外 我们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错误,面对学生错误的回答,即时增补环节,“放大”错误,并把它拓宽深化,就能使许多不曾预约的精彩不期而至。正因为有学生的出错,才会有教师的点拨、引导,才会有师生间的研究、创新。 例如《滥竽充数》教学片断: 生1:老师,我觉得南郭先生其实也挺聪明的。 师:(诧异的表情)聪明?为什么? 生1:南郭先生虽然不会吹竽,但吹竽的动作装得像模像样,这么长时间都没有被人发觉,不是很聪明吗? 生1:(还没等老师回过神来,他又接下去发表他的看法了)还有,南郭先生很会利用机会,他看准了齐宣王喜欢听大伙儿合奏的机会,趁机混了进来,很聪明。 (这一说,引起了更多同学的反应,纷纷表示赞同) 生2:南郭先生很知趣,一看齐湣王的爱好同他父亲不一样,喜欢听独奏,就非常及时地离开了,避免了出洋相。     师(微笑):聪明?你们都认为南郭先生很聪明?(课堂里,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生3:他不是真聪明,他是假聪明。 (在大家都还处在“迷惘”状态时,一个声音冒了出来,这个声音使这个尴尬的局面出现了转机。) 师:真聪明?假聪明?你说说看,为什么你认为南郭先生是假聪明。 生4:如果他聪明的话,就应该把奏乐的本领学好,而不是把聪明的脑袋放在……放在这些方面。 生5:对,其实他是在耍“小聪明”。 生6:是“假聪明”,不懂装懂的人,其实是最傻的人。 师:那你们认为真正聪明的人是怎么的? 生7:真正聪明的人,应该把聪明的脑袋放在学习上。 师:说得好,可是说的好,做的是否也一样好呢?只要大家留心观察,不难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滥竽充数”、“耍小聪明”的南郭先生。 生(纷纷举手):我们班邹杨,每次不做家庭作业,就说作业本落在家里了。 生:他还抄作业,欺骗老师,其实也是滥竽充数、不懂装懂…… 师:其实,我们是针对事,不对人,不管是邹杨,还是谁,有这样的坏习惯,都应该改掉。我希望,我们班的“南郭先生”能销声匿迹。 案例二中的是个令人意外的跑了题的见解,教者善于冷静地引导孩子对“错误”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思考,让学生在“真”“假”聪明的分辨中加深对“南郭先生”这一典型形象的认识,将“错误”巧转为一个教学契机。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错误”,不应看作坏事,而应看作一笔巨大的财富。教师要善于发现、利用这一“财富”,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变学生的“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宝贵”资源。 三、故意出错,催化效果 学生的错误有时是可遇不可求的,如果能创造一些“美丽的错误”,引导学生凭借已掌握的语文知识找错、知错和改错,逐步形成主动审视、评价语文课堂中第一成员见解的习惯,那么对学生的发展将会十分有益。教师应善于恰当设置一些这样的“陷阱”,让学生在这种真实、饶有兴趣的考验中摔打。这样,让学生走进“陷阱”,又从“陷阱”里走出来,继续去寻找新的答案,真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