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联系手机:13968834878(吴老师)

发表QQ:4271308

编辑QQ:25786532

编辑邮箱:zjdxjt5@163.com

联系地址:浙江杭州萧山区金城路185号

本站介绍

“薪火传承 思源致远”,杭州茴香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栉风沐雨,历经19个春秋,成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的一流综合型写作机构,并向一流写作服务机构稳步迈进。“论文撰稿一流精华,论文发表独家优势”,本公司以“宁失万贯,不失诚信,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为宗旨,以“按时是我们诚信基础,录用是我们工作目标”为己任,致力于探索学术领域,攀登学术高峰,满足客户需求,凭借拥有国内多所著名高校人才资源优势,撰稿修改文章已有31700多篇在SCI、权威期刊、核心期刊上发表...更多

文质并重 言意兼得——“言意语文”的阅读教学探索与实践

2013-10-24 10:04 字体:   打印 收藏 

摘 要:

关键词:

一、 “言意语文”概念的提出        “言”,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个是文本中的外在言语形式,它是文本中的骨架,是一种关涉构词、构句、构段、构篇的框架模式;另一个是文本中的内在言语素材,它是一种关涉好词、好句、好段、好篇的材料构件。“        “意”,主要是指文本语言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容、思想、情感等,它是文本中的血肉,是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的。文本中的“意”借助文本中的字、词、句、段,像溪流一样缓缓显现,以形象吸引人,以思想启发人,以情感打动人。        二、  “言意语文”阅读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教学策略的整体性         在学习、体悟语言表达的作用时,要立足课文内容进行教学。因为语言形式离不开内容,脱离内容的形式是无生命力的。教学中,切不可断章取义,孤立教学。任何“轻言重意”或“轻意重言”的思想都片面的。在目前具体的语文教学现状中,“轻言重意”的现象较为突出。 2、语言形式的的感悟性         小学阶段不适合讲“术语”,也不要求把每一个语言形式讲深讲透。小学生的理解力有限,逻辑思维发展滞后,因而教学中要淡化概念。但淡会概念不等于不要关注语言形式。对于那些典型的语言形式,引导学生感悟。学生的感悟力是很强的,我们可以在朗读、品味比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辨析、借鉴、模仿,以此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表达力。 3、文质并重的实践性         关注语言形式的最后归宿点在于运用。语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于语言形式的关注如果仅仅停留在“感悟”上,那么,学生只会“纸上谈兵”,不会“带兵杀敌”。因此,结合具体内容的理解,在感悟语言形式之后,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学习、模仿、迁移,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和感悟,通过必要的训练将文本的语言形式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形式,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三、  “言意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框架 1、言→意→言意兼得         若是文本的文字浅显,文白晓畅,但语言别致,形式独特,这样的文本,学生在“意”的解读上障碍不大,我们就可以将教学的着力点投注到“言”的探究上来。教学中,完全可以从形式(得言)入手,引导学生来发现文本中的语言秘密,探究语言规律。这种教学设计,突破了惯常运用的内容分析的教学窠臼,直指文本的言语形式探究,偶尔运用会给学生带来一种全新的阅读经历。有时候,我们还可以从“形式”探究上再回溯到“内容”解读上来,这叫由“言”索“意”,可以加深对“意”的解读。这时候对“意”的解读,是基于“言”的探究之后,往往会产生更为透彻、饱满的内容理解和思想体验,是高于学生先前的自读自悟的。最后,引导学生在诵读、积累、运用中,自然达到“言意兼得”的教学效果。         2、意→言→言意兼得         若是文本的内涵丰富,语言形式新颖,通常情况下,我们选择的教学路径是从“内容”到“形式”,这也是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设计。对于小学生来说,要优先关注“意”的解读,没有内容解读做底子,其“言”的解读很可能会是空中楼阁,华而不实。不过,在我们当下的阅读教学中,对文本“意”的解读要适可而止,而“言”的探究须紧随其后,要引导学生在文本言语形式中走上一个来回,咀嚼出另一番“语文味”,欣赏另一道“语文风景”。从“内容”到“形式”,“会意”之后“得言”,这是两个相对独立的阅读层面,最后,需要将彼此整合到一起,整合的方式或诵读,或积累,或迁移运用,在文本语言文字的再品味中,实现“言意兼得”的阅读效果。 四、 “言意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1、陌上开花缓缓归——细读文本的精妙 ——抓住文本中“首见性”的语言现象        “首见”是指之前没有接触过的,全新的东西。就文本语言而言,即是指那些对学生来说,从未见过,从未听过,从未读过,充满着某种新鲜新奇感的语言文字。 ——抓住文本中“奥妙处”的语言现象        “奥妙”就是有所隐藏,不让人知道,就文本语言而言,即是指在那些看似普通的语言文字处,潜藏着作者遣词造句、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