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联系手机:13968834878(吴老师)

发表QQ:4271308

编辑QQ:25786532

编辑邮箱:zjdxjt5@163.com

联系地址:浙江杭州萧山区金城路185号

本站介绍

“薪火传承 思源致远”,杭州茴香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栉风沐雨,历经19个春秋,成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的一流综合型写作机构,并向一流写作服务机构稳步迈进。“论文撰稿一流精华,论文发表独家优势”,本公司以“宁失万贯,不失诚信,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为宗旨,以“按时是我们诚信基础,录用是我们工作目标”为己任,致力于探索学术领域,攀登学术高峰,满足客户需求,凭借拥有国内多所著名高校人才资源优势,撰稿修改文章已有31700多篇在SCI、权威期刊、核心期刊上发表...更多

课堂播下课外阅读的“种子”

2013-10-24 10:04 字体:   打印 收藏 

摘 要:

关键词:

  何炳章先生在《课外阅读:为孩子储蓄自己的童年精神》中指出:“热爱读书,每天阅读,养成习惯,坚持终生。”这是我们在指导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时提出的核心目标。而我们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各自的家庭环境,阅读氛围参差不齐;学生个性差异明显,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对阅读的价值取向千差万别,这些制约因素都是教师无法控制的,可是我们可以用一堂堂精心设计的语文课,把热爱阅读的种子,播洒进每个学生的心田。本文将从语文课堂教学的角度,引领学生课外读书兴趣,阅读中外经典,加深课内课外联系,打通两者联系渠道,谈谈本人的粗浅之思。 一、课前播下第一枚种子:太棒了,明天我也讲一个!   课前两分钟,设置一个“我阅读,我展示”环节:由学生提前自愿报名,展示自己喜爱的课外读物。一本书的名字,一个故事的梗概,一首小诗,一段美文,一点心得……只要有同学说,小学的孩子就会瞪大了眼睛津津有味的分享,然后就会有孩子摩拳擦掌的模仿,一节课一个机会,一学期的日程马上提前预订一空。 有了这个准备,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提前了解学生的阅读方向,有选择的请学生讲述相应的内容,使这个环节融入新授课的导入环节。对于就自己的阅读方向不明确以及阅读积极性不高的学生,教师可以“请求”学生“帮忙”,让他们查找某方面的资料等等。能帮上老师的忙,对学生是多么大的动力呀,往往让老师惊讶的结果就在这时产生了:尚且有阅读困难的她或者他,却捧着大部头,孜孜不倦的读起来……这个小小的环节,对于讲述者,我们关注的是个体的差异性,让每个学生的阅读都有机会受到完整的关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当然,不必苛求一定要达到某种效果,单单是通过这样一个短小的交流,再加上老师对上台者的有意识的重点表扬,不知道有多少小小的心灵在呐喊:明天我也讲一个! 二、课堂播下第二枚种子:课文原来如此丰美!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既能使学生在课内掌握的知识得到巩固,在课内培养的能力得到锻炼,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以教材中某一课文为基点 (1)向同题作品延伸。题目相同或相近的作品,由于作者不同,人生阅历和体验不同,情感立意不同,所表达的主题也不同;文体不同,选材不同,表达方式不同,写作目的也就有异。如学习了杏林子的《生命,生命》,再读读美国克伦•沃森的《生命生命》,学习了鲁迅的《社戏》,再读读林语堂的《听戏》;通过对风格各异,主题不同的作品的比较阅读和分析,学生既扩大了阅读量,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领悟到了文学大师们立意有别,各有千秋的写作艺术。 (2)向同类文章扩展。这同类可以是题材的同类,也可以是文体的同类,也可以是某一写法的同类。如第九册学习了冯骥才的《珍珠鸟》后,我向学生推荐阅读《我与鸟有个约会》这篇散文,该文写作者以关爱之心待鸟在阳台上放枣招揽鸟儿,并多次试图接近鸟儿,结果落了个枣尽鸟飞的结局。其目的是让学生比较两篇散文在内容,构思,特色,艺术构思,风格方面的异同。在比较中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认识,理解和鉴赏。 2.以节选的课文为基点 ,向整部作品扩展。   由于教科书的容量有限,有些中、外名著只能选其中的一节或几接文字,对理解课文有一定的影响。以苏教版语文第十册《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为例,在学习这一课时,我激发兴趣:《水浒传》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一百零八将的梁山好汉的故事早已加喻户晓,那么你最喜欢哪一位?课外认真阅读《水浒传》有关章节,说说故事的梗概,并说出你如何喜欢他?学习了《草船借箭》,布置学生读读《三国演义》,下一节课,我们将举办一个“三国英雄会”活动。这样,兴趣有了,任务有了,那汇报便是,学生在“三国英雄会”中的表现以及学生笔录内容、感想的张贴展示了。 3.以课文为基点,向同作者的其他文章拓展阅读。   学习了冰心奶奶的《只拣儿童多处行》后,引导学生品读《小橘灯》、《寄小读者》等;读了安徒生的《丑小鸭》,再去读读他的另外的童话,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和《看门人的儿子》既是相类似主题的童话作品,又是出自同一个作家之笔的文章,学生往往带着浓厚的兴趣。这些童话真实地描绘了穷苦人的悲惨生活,又渗透着浪漫主义的情调和幻想。既让学生同情不幸的穷人,也会在培养学生的善良、纯洁的高尚品质上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诗歌教学中,同一个作者的作品更具有广泛性。 三、课终播下第三枚种子:我读书,所以我很棒!   但凡语文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