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联系手机:13968834878(吴老师)

发表QQ:4271308

编辑QQ:25786532

编辑邮箱:zjdxjt5@163.com

联系地址:浙江杭州萧山区金城路185号

本站介绍

“薪火传承 思源致远”,杭州茴香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栉风沐雨,历经19个春秋,成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的一流综合型写作机构,并向一流写作服务机构稳步迈进。“论文撰稿一流精华,论文发表独家优势”,本公司以“宁失万贯,不失诚信,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为宗旨,以“按时是我们诚信基础,录用是我们工作目标”为己任,致力于探索学术领域,攀登学术高峰,满足客户需求,凭借拥有国内多所著名高校人才资源优势,撰稿修改文章已有31700多篇在SCI、权威期刊、核心期刊上发表...更多

计划与市场的理论反思

2013-10-10 04:18 字体:   打印 收藏 

摘 要:通过对计划与市场的全面反思,指出要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坚持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计划与市场;反思

  一、建国以来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始终围绕计划与市场来进行   计划与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具体手段,这是我国自建国以来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深刻认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就我国建国以来50多年的经济发展实践而言,其实质就是始终围绕着计划与市场的彼消此长而产生理论上的反复讨论和实践上的起伏波动,由此可以分为以下阶段:   第一阶段是理论上的单纯计划经济阶段,实践上的计划成效显著阶段。由1949年到1958年。由于当时我国对社会主义的主导观念基本上认为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而社会主义就是公有制加计划经济,并且有苏联模式可以借鉴。所以在实践上非常自然地选择了超越商品经济发展阶段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从当时的实施效果看,也确实表现出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的显著成效,不仅实现了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并且利用资源高度集中的优势实施了“一五计划”,为中国工业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这一阶段的历史性成就,让众多的国家与人民清楚地看到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显著成效性以及难以比拟的优越性,曾引起世界各国关注。   第二阶段是理论上的单纯计划经济讨论阶段,实践上的计划调节失灵阶段。由1958年到1978年改革前。进入50年代中期以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暴露出众多弊端:国家把宏观决策与微观决策集于一身,企业与个人及其家庭处于无权无利无责的地位,单纯的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计划调节失灵问题逐步显露,于是改革前曾经引起两次大的讨论:一次是在所有制改造基本完成以后,讨论商品货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存在的必要性?孙冶方等认为商品货币仍然存在并发挥作用,当时未受重视并在日后受到批判。第二次是在1959年春,针对“一平二调”否定商品货币关系和价值规律的问题进行讨论,毛泽东集中大家的意见指出“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号召全党学习和尊重价值规律,后来被淡化并被“文革”所冲击。   第三阶段是理论上的市场调节为辅阶段,实践上的“双轨制”探索阶段。由1978年到1984年。这一阶段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问题的提出阶段和实践上的初步摸索阶段,即真正的“摸着石头过河”阶段,而且是从农村改革开始。在经济发展实践过程中采取的是“计划经济为主体+市场调节为补充”的模式。1979年1月,邓小平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邓选》2卷236页)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同时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   第四阶段是理论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阶段,实践上的市场化改革推进阶段。由1984年到1992年。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从理论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对我国市场取向改革起到了推动作用。但由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本身具有局限性,不能解决“是以计划为主,还是以市场为主”的争论,同时也没有摆脱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作为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从而影响了改革开放的步伐。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工作要建立在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基础上,计划和市场的作用范围都是覆盖全社会的。这一阶段的改革重点是把农村改革经验推向城市,缩小指令性计划、扩大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比重,在财税、金融、商业和劳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市场化改革,着力点是建立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第五阶段是理论上的市场经济确立阶段,实践上的市场边界泛化阶段。由1992年到2002年。改革开放迅速发展,使得“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急需突破。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明确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四大进一步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正式确立,这是理论认识上的一次重大飞跃。由于我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不可能因理论的基本确立而全面认识和正确实践,